今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吉安市吉州区税务局克服疫情影响,主动担当作为,积极优化服务,联合金融机构推出“银税互动”行动,助力实体企业以“信”换“贷”。“今年我们公司获得了一笔80余万元的贷款,这笔贷款是通过纳税信用等级申请获得的,真是‘及时雨’,极大地缓解了公司资金难题,得益于税务部门与金融机构的银税互动。”日前,位于吉州区工业园区内的吉安市点成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办税人员倪兴华聊起“银税互动”时说。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区税务局一方面联合多家金融机构,为有意向贷款的企业,向金融机构提供纳税信用等级信息,作为审批贷款重要的参考资料;一方面积极与区财政局、工业园区管委会联合宣传“财园信贷通”贷款,运用大数据分析广泛摸排辖区内困难企业,尤其是工业园区资金链不稳定的企业,通过“一对一”电话服务、专业服务团队“点对点”推送政策等形式,为企业协调申请贷款事项。“没想到纳税信用也能换取‘真金白银’。”江西省周氏名川汇木业发展有限公司财务人员鄢素洁感慨道。“银税互动”是税务部门和金融机构面向诚信企业创新开展的一项融资支持活动。税务部门在依法合规的情况下将企业的纳税信用推送给银行,银行利用企业的纳税信用情况,有针对性地推出信贷服务产品,将企业的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守信企业通过良好的纳税信用获得银行的信用贷款,解决自身担保难、融资贵、运营难等连锁问题,进而形成“部门密切配合、金融主动服务、企业诚信发展”的良性循环。“推出‘银税互动’,越来越多的中小微企业从中受益。”负责工业园区税收征管的樟山税务分局负责人介绍道。随着“银税互动”项目持续深入推进,受益企业从纳税信用A级拓展到纳税信用A、B、M级,为企业“贷”来资金活水,缓解了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资金周转难题。
今天,“2020信用北京暨(第六届)信用中关村高峰论坛”在京召开,本届论坛以“数字经济&服务业开放高地与信用经济创新动能”为主题,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指导,中关村发展集团、中关村企业信用促进会、北京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联合主办。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张劲松、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副主任汪育明出席论坛并致辞。“诚实守信已深深扎根于京华大地,已成为时代传承的城市精神。长期以来,北京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信用北京’建设作为一项打基础、谋全局、管长远的任务,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提升营商环境的大事来抓。”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张劲松表示,当前,北京正在推进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两区”建设是中央支持北京开放发展的重大政策,是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赋予北京的极好机遇,也为京津冀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三地深入共商京津冀协同共建大计,共同推进京津冀信用合作发展,携手打造“信用京津冀”品牌,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举措来推动首都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加快“两区”建设、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汪育明在致辞中表示,北京作为首善之区,中关村作为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在推进区域信用协同、优化信用环境及信用便民惠企等方面,对全国有着标杆和示范作用。研究好数字经济、服务业开放与信用经济创新的关系和发展思路,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行稳致远,对于北京乃至全国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谈及对下一步北京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的期待时,汪育明提出4个要点:一要提升信用法治化水平;二要充分发挥社会信用体系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支持作用,把北京的“信易贷”平台做好做优;三要加大守信激励机制建设力度;四要增强信用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记者了解到,“信用北京暨信用中关村高峰论坛”自2014年举行以来,全面展示北京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关村科技金融创新与信用应用成果,为“信用北京”助力发展新思路、新方向。 此外,在论坛上,“信易贷”平台北京站正式上线启动、14家守信服务联合推进机构共同发起诚信倡议、北京信用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正式授牌、北京市企业创新信用领跑企业领取亮信证书。“四大亮点仪式在彰显了2020年北京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果的同时,让人们感受到信用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创新,信用应用在不断地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和百姓日常生活中,浸润着城市发展的内核。”中关村企业信用促进会理事长段宏伟表示。